• 纪念馆
  • 万古长嗟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夹缝求生存
    • 良师,益友
    • 追悼苏先生
    • 苏先生诗词摘录
    • 怀念苏老师
    • 追寻老师的足迹
    • 黄涛教授悼念苏汝铿老师
    • 永远怀念您
  • 毕生贡献
    • 科学成就
    • 桃李天下
    • 著书立说
  • 吊唁电函
  • 万语千言
  • 我要留言
  • More
    • 纪念馆
    • 万古长嗟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夹缝求生存
      • 良师,益友
      • 追悼苏先生
      • 苏先生诗词摘录
      • 怀念苏老师
      • 追寻老师的足迹
      • 黄涛教授悼念苏汝铿老师
      • 永远怀念您
    • 毕生贡献
      • 科学成就
      • 桃李天下
      • 著书立说
    • 吊唁电函
    • 万语千言
    • 我要留言
  • 纪念馆
  • 万古长嗟
  • 毕生贡献
  • 吊唁电函
  • 万语千言
  • 我要留言

苏汝铿教授
纪念馆

苏汝铿教授 纪念馆苏汝铿教授 纪念馆苏汝铿教授 纪念馆

1938.05 - 2022.06

1938.05 - 2022.061938.05 - 2022.061938.05 - 2022.06

永远怀念您 敬爱的苏汝铿先生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2022年6月3日下午,我们敬爱的苏汝铿教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系师生陷入深深地悲痛之中。先生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先生的谆谆教诲声犹在耳。亲爱的苏老师,我们无比怀念您!


       先生生于1938年5月,籍贯广东顺德。您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进入我系任教直至2008年5月退休。1979年您晋升为讲师,1982年晋升为副教授,1987年晋升为教授,1990年起您担任博士生导师。1992年10月起您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4年起您兼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学术顾问。您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七届、第八届、第十届数理学部物理II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天文学会理事等。  


       您热爱教学,您以教书育人为天职,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讲台,奉献给了物理学,奉献给了学生们。您曾多次开设“量子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学”、“热学”、“经典力学”、“近代物理”、“数学物理方法”、“普通物理学”、“大学物理”等大学生基础课程,以及“高等量子力学”、“多体理论”、“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前沿”、“温度场论”、“量子场论”、“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孤子、瞬子理论”、“弯曲空间量子场论”等硕士和博士生课程。在课堂上,您思路敏捷,讲解透彻,并以认真负责、风趣幽默的教风,深受学生们的爱戴,连续多年被学生们评选为最喜爱的老师。1999年,您获评宝钢优秀教师奖。2003年,您获上海市教学名师奖。


        在奉献给学生们最优质教育的同时,您还注重教学研究,您讲授的《量子力学》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时至今日,您在相关平台上的讲课视频仍被众多的学生、学者在学习、在追随。1993年3月,您的“不断改革教学,培养优秀人才”项目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您的“结合科学前沿更新教学内容,深入开展量子力学课程建设”项目获上海市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2005年,您与贾起民教授、倪光炯教授合作的项目“建设一套面向新世纪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物理基础教材”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上海市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2009年,您领衔的课题《科研实践——培养创新人才的土壤》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在作育栋梁的同时,您还潜心于教材建设,并成绩非凡。您著有《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学》、《物理学的挑战—物理学前沿和基础课题选》等优秀著作。并译有《量子力学》等9种书籍。其中,《量子力学》一书获1999年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学术上,您深耕于中高能核物理、粒子物理和场论及天体物理等研究领域,是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该领域的开拓者,取得众多卓越的学术成果,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理论物理学人才[1]。1984年10月-1986年4月,您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物理系和华盛顿大学原子核理论所访问,开展科学研究。1989年9月-1990年3月,您在美国肯塔基大学物理和天文系合作从事科学研究。1992年2月-4月、1993年9月-1994年12月、1996年9月-1997年9月、1998年8月-10月,您先后4次在香港城市大学物理和材料科学系合作从事科学研究。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其中约150多篇在国际一流刊物中发表。1988年7月、1993年6月、1997年3月,您分别以“真空稳定性,对称破缺和温度场论”、以“有限温度和有限密度下核物质相变的理论研究”、以“温度场论及其在核物理、天体物理中的应用”项目先后3次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敬爱的苏老师,难以忘记课堂上您的神采飞扬,难以忘记您对学术那专注的目光,难以忘记您对学生们的那份深情关爱,难以忘记您谈论武侠时的豪情万丈!您就这么猝然地抛下了您挚爱的讲台、科研、学生、武侠,离我们远去,留给我们无尽的思念。  


       尊敬的苏先生,您一生光明磊落、淡泊名利、兢兢业业地为教育事业、为人才培养、为科研工作,奉献了一生。您的离去,让我们失去了一位令人尊敬的良师益友,让学生们失去了他们爱戴崇敬的严师慈父!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亲爱的苏老师,您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将永远激励我们。先生千古,我们永远怀念您,敬爱的苏大侠!     


                                                                                 2022年6月3日


苏汝铿教授的学生,同事与朋友。

于2022年联合制作

  • 纪念馆
  • 万古长嗟
  • 科学成就
  • 桃李天下
  • 著书立说
  • 吊唁电函
  • 万语千言
  • 我要留言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We use cookies to analyze website traffic and optimize your website experience. By accepting our use of cookies, your data will be aggregated with all other user data.

Accept